上海,每天有無數工地在緊張施工,高樓拔地而起,隧道穿江而過?膳c此同時,上海每年僅產出的廢棄混凝土垃圾就達700萬噸左右。近日,記者前往徐匯濱江,這里有中建八局上海公司承建的上海國際航空服務中心項目,據說,他們的混凝土建筑垃圾實現了100%的資源化再利用。
建筑垃圾中的廢棄混凝土,是最具有利用價值的建筑廢棄物,可以取代天然砂石。記者看到,工地一角,被開辟成了兩個加工車間。其中一個,做的是粉碎活兒,就是把經過分類篩選的廢棄混凝土,經過兩次破碎,產生不同大小的碎石或碎粉。另一個車間,則是制作磚塊的,這些石粉以一定比例和水泥混合,通過機器壓制成磚塊。
據了解,這些“重生”的磚塊承受的最高強度可達到20兆帕,可以用在道路建設、建筑的二級結構上。
記者了解到,上海國際航空服務中心項目的用地面積達37131平方米,建筑面積則高達238737平方米,由兩棟建筑組成,一棟七層,另一棟則為39層。蓋這些樓產生的混凝土建筑垃圾,就會達到8萬噸左右。
利用這種再生技術,可以生產3萬噸的再生級配碎石和4萬立方米的混凝土砌塊。其中1.1萬立方米,用在了地下室永久砌筑工程上,還有3萬立方米的砌塊,則用于中建八局其他項目。
但單個項目的利用,還無法把一項好技術的經濟效益最大化。中建八局上海公司一位現場工作人員表示,處理廢棄混凝土的設施、技術,也要耗費成本,如果一個工地要實現經濟效益,需要4-5年的時間,問題恰恰在這里,有多少工地會施工3年以上呢?
如果上海的建筑廢棄混凝土可以全面實現資源化利用,不但可以減輕全市建筑垃圾的處置壓力,每年還能替代天然石子500-700多萬噸,這約占外省市年供應量的10%左右。
記者了解到,上海一年700萬噸左右的廢棄混凝土垃圾,其中正規企業處置300多萬噸,其余由市場調節處置。而要避免不規范的處理方式,技術運用和精細化管理,是上海正在努力的方向。